学院概况:立足区域发展的应用型经管学院
太阳成集团122cc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最初由原甘肃联合大学管理系及原甘肃教育学院教育系和政教系部分师资合并组建。自成立以来,学院始终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立足地方需求,打造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办学思路。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已成为甘肃省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设有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三个教学系,开设财务管理(2015年获批)、投资学(2017年获批)、资产评估(2018年获批)、会计学(2022年获批)四个本科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占比67.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87%。教师队伍中拥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审计专家2人,甘肃省创业导师2人,注册房地产估价师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团队。

学院目前建成涵盖会计、电子商务、投资学、财务管理等方向的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与沃尔玛、阿里巴巴、京东等3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创新创业慕课”教学团队1个,教师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编写著作60多部,科研立项60余项,获省市级奖励40多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
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实践—竞赛”一体化培养体系。在专业建设方面,各专业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差异化发展特色: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投资学专业突出金融科技特色;资产评估专业聚焦文旅、艺术、传媒产业资源评估;会计学专业顺应数字化趋势,强化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学院70%以上教师具备“双师”资格。

学院创新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2年基础学习、1年产业实践导入、1年岗位实践与论文),通过校企合作、实岗锻炼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作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试点单位,学院与沃尔玛、阿里巴巴、甘肃方正税务师事务所、甘肃昊晟元税务师事务所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基地,开展“真题真做”、“真账实操”的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在育人机制上,学院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学科研协同、学工队伍落实、师生全员参与的育人共同体。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离校指导,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育人要素贯穿全程、覆盖全域、融入全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升质量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学院现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管理会计》、《税法》)、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管理学》),省级创新创业慕课1门(《大学生创业基础》),并培育多项校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形成了省级—校级联动的示范课程体系。

学院大力推行“研创双驱”教学模式,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开发出《财务管理实务》《投资学案例分析》等一批优质课程。同时,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北地域特色融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学院教师充分利用超星、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推广案例教学、项目化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课堂师生互动频次显著提升。通过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竞赛等平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成长,2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雁苑名师”称号,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10名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奖。
实践教学:能力导向强化技能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认知—实训—实战”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条件不断完善,能够满足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需求。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2024年,荣获电子商务三创赛国赛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2025年,“海绵青年成长营”项目获得国家级创业实践立项。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部分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地方政策支持,体现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
思政育人:价值引领塑造品格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通过系统化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树立家国情怀,着力培养拥有坚定中国心、深厚中国情、高度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红色教育常态化开展,学院组织《诗情画意颂党恩》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红色故事讲述、党史知识竞赛等形式,覆盖全院90%以上师生。学院党总支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每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交流合作:开放办学拓展资源

学院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与智联财务、画境传媒、中信建投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通过“引企入教”,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产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践指导,将行业最新动态和实际需求融入教学过程。学院依托文旅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25年,学院获批甘肃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1项、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学院与省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师资培训等合作项目。通过开放办学,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学院还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文旅经济论坛”等学术活动,打造西部文旅经济研究平台,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
质保机制:闭环管理保障质量

学院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立院级教学督导组,由资深教授担任组长,形成“领导牵头+督导专家+教务协同”的工作机制。督导组通过随机听课、教学资料检查、实践教学跟踪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特别关注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院利用超星、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收集学生评教数据,结合督导听课记录和学生信息员反馈,构建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指导记录融合,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近年来,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毕业论文规范性不断增强,抽检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育人成效:硕果累累彰显特色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部分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和党政机关工作,学院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升。

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30余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学院依托文旅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甘肃直播产业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地方文旅企业提供资产评估、营销策划等服务,学生团队为5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电商运营支持,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面向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紧紧围绕“高度开放、区域领先、以发展创新型教育为特色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目标,持续推进专业转型升级。学院计划成功申报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构建“跨境电商+文旅贸易”特色方向;推动投资学专业改造为“大数据投资分析”方向,服务西部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积极申报国际商务硕士点,打造“文化+商务+数据”的特色培养体系。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构建“数据经管”学科群,整合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数字营销等方向,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立足新起点,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秉承“明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经管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20-2025 ? 太阳成集团122cc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1400186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950号